今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我参加了兵团战友欧洲梦之旅。在12天的时间里,我们跨过了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阿尔巴尼亚和希腊6个国家的边境;游览了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首都)、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萨拉热窝(波黑首都)、莫斯塔尔(波黑老城)、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海港旅游城市)、科托尔(黑山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布德瓦(黑山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波德戈里察(黑山首都)、地拉那(阿尔巴尼亚首都)、都拉斯(阿尔巴尼亚老城)、雅典(希腊首都)和克里特岛(希腊最大的岛)等12个城市;远近距离的眺望和观赏了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克里特海等4大海洋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塔拉河等十几条河流的美景;饱览了横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阿尔比斯山脉、克罗地亚境内的迪纳拉山脉、分布在阿尔巴尼亚与希腊境内的班都斯山脉和黑山境内无数不知名山脉的险峻壮观;感受了萨拉热窝的巴西查尔西亚、波黑的莫斯塔尔、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黑山的科托尔和布德瓦、阿尔巴尼亚的克鲁佳和都拉斯、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等8个古老城堡渊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反映当地民族特色的小商品贸易市场;参观了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城堡博物馆、波黑的莫斯塔尔古桥博物馆、阿尔巴尼亚历史博物馆、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希腊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希腊战争博物馆等6个博物馆。
在我们整个的行程中,不论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的山道上环绕,还是沿茫茫大海边的环山公路上前行,不论是在湖光秋色的路旁漫步,还是在千年的古城内或城墙上游览,处处都是抢眼的美景和奇观。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古城、不论大小;每一所教堂,不论是天主教、东正教或是伊斯兰教,不论是哥特式的尖顶花玻璃建筑、或是巴洛克式富丽堂皇的建筑,其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富的文化艺术、都让我们在欣赏其优雅外观的同时,渴望去了解和发掘其内在的知识与故事。尤其是最后一站的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卫城山上那曾经辉煌的神殿遗址、克里特岛上那曾经壮观和繁忙的港口码头遗址、以及那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修筑的长达几英里的厚厚的城墙,都让我们在震撼其远古的文明和艺术巅峰的同时,感受那几千年历史的浩然沧桑。
我们此行非常愉快,收获甚丰。不仅是因为所到国家的风景之美、文化底蕴之深厚、古玩收藏商品之丰富,更是因为同行的二十多个兵团战友们相处融洽,一路上欢声笑语。路途中,兵团艺术团的两位优秀主持人每日都能让团友们在路途中的车上享受到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朗诵甚至优美的舞蹈。战友们的积极参与和每个人所展示的才华和才艺让我为兵团战士感到骄傲和自豪。游览过程中,大家相互关照和交流,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和共识。
在风景亮丽的布莱德湖边,在铁托的故乡-库姆罗韦茨小村的农舍前、在中世纪的莫斯塔尔拱形老桥下、在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塔拉大桥头,在阿尔巴尼亚的库斯台湖畔,在壮观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上,我们拉开“兵团战友欧洲之旅”的横幅,集体合影留念。我们的横幅、我们的歌声、我们的欢声笑语,引来了当地人们好奇与友好的目光、有的甚至加入我们的合影。当得知我们的背景后,很多人与我们热情的交流。这真是一次文化之旅、友谊之旅、欢乐之旅和探索之旅。
虽然我们都曾经有一些东欧国家的历史知识,也从电影和书籍中对前南斯拉夫国家有所了解,但是当我们迈上这些国家的国土、接触他们的文化、走进他们的博物馆、与当地人交谈的时候,我强烈的感觉,我们对欧洲历史、文化、和文明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以我们短短十几天的观察和了解,很难有深刻的见解,更谈不上全面的看法了。初步的印象和感受大致如下:
1、 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长期重视环境保护。
我们此行是沿着亚得里亚海东面的几个巴尔干国家和爱琴海西面的希腊游览。不论是在斯洛文尼亚、还是克罗地亚、或是黑塞哥维亚和希腊,明显的感觉是:天天都是湛蓝的天空、到处都是大片的古树森林和绿草茵茵的草地、古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碧蓝色海洋、沿途一直都是清澈见底的河水、茂密的果树长满果实。任何人都不能不被那清新的空气、地中海的阳光和美丽如画的景色所吸引和迷恋。
尽管所到之国都是多山国家,但是斯洛文尼亚因其森林的覆盖和绿色的植被而被誉为“欧洲绿色最浓的国家”;克罗地亚沿亚得里亚海有1780公里的海岸线,而亚得里亚海的海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海水”;黑山沿海地区有293公里海岸线,清澈的海水与海滨沙滩以及与阿尔巴尼亚共享的斯卡达尔湖(阿尔巴尼亚境内为斯库台湖)每年都吸引数百万游客观光度假;希腊更是以其辉煌的古典文化遗产、地中海式气候的阳光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持着她在世界上的旅游资源优势。
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有地理自然环境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国家的治理和人们的维护。斯洛文尼亚在1908年就提出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的倡议,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正是在法律健全和政府重视的前提下,人们形成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形成了生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文明。
联想到我们国家这些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被过度的开发、空气、河流甚至土壤被污染、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们渴望持续的蓝天、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水质。巴尔干半岛的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在有效的法制保护和人们自觉的维护下,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生态文明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世代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发展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2、 欧洲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建筑殿堂令人震撼。
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其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希腊,这个欧洲文明的摇篮,尽管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频繁的战争和内部的争斗导致大量体现古代高度文明艺术的建筑被摧毁,但是仅从我们所看到的很多遗存的建筑,就十分令人震撼了。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这个中欧历史名城,共和广场上和周围的中世纪古建筑俯拾皆是:那高耸壮观的圣史蒂芬大教堂和金碧辉煌圣马可教堂、以及那16世纪修建的巴洛克式尖塔是萨格勒布的代表性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这个11世纪建立的城市的悠久历史和对古建筑的完整保护。在克罗地亚最大的海港旅游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建在碧海环抱的石灰岩半岛上的旧城,是公元7世纪建成的。目前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在古城内,不仅保留着18世纪修建的最大的圣佛拉霍教堂等很多巴洛克式的古老建筑,而且还有建于1317年的欧洲古老药房。在古城游览,像是在城市博物馆一样,可以享受到古典建筑艺术之美和古代文明的辉煌,十分享受,令人震撼。
在黑山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布德瓦古城和科托尔古城,受7世纪后罗马帝国的统治和13-16世纪期间威尼斯统治时期的影响,很多威尼斯风格的建筑和古罗马式的建筑完好保留,成为古城美景的重要部分。从古城的建筑和街道布局看,人们可以想象当时商贸的繁荣与兴盛程度。
在波斯尼亚的库君斯鲁克古城,我们来到波黑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莫斯塔尔老桥。这座中世纪修建老桥,其优雅的拱形外观和壮观,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在桥前拍照留影,而且让人们对这座老桥坚固的桥身和优美的构造印象深刻。我和小潘参观了建在桥头的老桥博物馆。博物馆保存的很多史料记载和介绍了当时老桥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以及在多年的战争与时代变迁中,老桥被破坏又被多次重建的历史。
在希腊的首都雅典这个东西方文明汇集的古都,尽管卫城上那建于公元前400多年的雅典娜神庙、帕特农神庙和埃雷赫西奥神庙,以及卫城山脚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狄俄尼索斯剧场和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宙斯神庙,今天已在满是碎石瓦砾中仅剩下高耸的殿柱和宏大的残缺框架,然而其高贵华丽的轮廓,尤其是埃雷赫西奥神庙遗迹上还完整的保留的那头顶石梁、依石柱而立的四个身着随风飘荡长裙的少女石雕(应该是后来复制),充分的向后人展示了希腊古代文明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设计制造与雕刻艺术,是人类文明永久的宝贵遗产和精华。任何人都会为之震撼而留下深刻印象。(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机会到卫城博物馆参观)
在希腊克里特岛的科诺索斯王宫遗址和考古博物馆,我们为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王宫所享受到的文明程度而惊讶、为博物馆内展示的高超精湛的手工艺品而叫绝。很难想象,在公元前500年前,古希腊王宫的下水道设计就已经可以分流净水、污水和雨水了。这种文明程度在今天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比拟。当时的皇后每天用驴奶洗浴润肤。这种奢华的享受在今天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阿尔巴尼亚的杜拉斯港口城市,我们参观了公元前2世纪建造的能容纳2万观众的罗马斗兽场。虽然今天已是残垣断壁,但是斗兽场的壮观和那修建的从城市里直通斗兽场的宽敞的野兽通道,还能让我们想象2000多年前该城市的繁华与统治者的奢华与兽性。(这不应显示文明的程度)
联想到我们国家,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十分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古迹。但是我们真正能够完好保留的很有限。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墙和很多记载历史的珍贵遗址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越来越少。除战争的摧毁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外,大量的遗址古迹是在文革中被破坏毁掉,还有很多是因为建设和开发的需要而铲除。我们参观的这些国家能够将代表古代灿烂文明的遗址大面积的长期保留,让后人了解历史和文化,体现了他们政府尊重历史、保护文明和注重教育的科学治理理念。
3、频繁的战争和内部宗教势力的斗争构成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不仅留下战争的创伤,也留下侵略者的文化。
踏上这些国家的国土,进入博物馆,参观古代文明遗址,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这些国家的特点是:面积小,人口少,但却不平静。历史上他们饱受外来者的侵略和内部异族争斗的创伤,多种宗教的并存也使外部常常利用不同宗教的矛盾和内讧挑起战争。侵略与反抗、攻击与防卫,每一个国家都可从其城堡与城墙、被摧毁的历史遗迹和建筑体上的枪眼上看到战争的痕迹。
地处亚得里亚海东面的巴尔干半岛国家,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由于其频临地中海,连接欧亚大陆、遥望北非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因而也是其他国家希望吞噬和占领的目标。从古到今,战争连绵不断。在雅典的历史和战争博物馆,我们对希腊经历的战争有大致的了解:公元前48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烧毁了雅典卫城的神殿;公元前431年,雅典与斯巴达城邦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城市遭到破坏;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不仅摧毁了希腊的城市和港口,而且掠走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至今,希腊的很多珍宝都被保存在意大利博物馆里。此后,法兰克人、威尼斯人、佛罗伦萨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都在不同的时期占领并统治希腊,不同程度的毁掉了很多文明古迹。当然,在此过程中,也留下侵略者的文化印记。1821年开始的持续9年的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希腊独立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侵略者的入侵不仅给希腊人民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痛苦,而且也破坏了很多文明古迹。在反抗侵略者过程中的英雄自然也在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也是如此。公元前170年至公元9年,他们被罗马帝国统治长达5个多世纪。公元6世纪,又被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占领。当然,西、东罗马的经济、文化、宗教和建筑艺术也给这些国家的文化下抹不去的影响。
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当代波黑战争而闻名于世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更是在遭受古代外来侵略者的统治者外,未能幸免于现代的战争。尤其是宗教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外国侵略者利用的突破口。在萨拉热窝历史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俄国人和西方人都在萨拉热窝发生殊死的争斗。1992年3月,波黑内战爆发就是源于萨拉热窝市的萨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人的一场冲突。我们亲临萨拉热窝的拉丁桥。正是在这座桥上,奥匈帝国皇储被萨尔维亚爱国青年击毙,之后不久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也参观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英勇保卫萨拉热窝而牺牲的英雄瓦尔特纪念碑,并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的钟楼前留影。我们还翻山越岭驱车行驶了6小时特意来到中国人熟悉的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塔拉桥。这座建在深山沟壑中大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生的那段真实生动的故事多少年来感动了很多中国人。我们在那位不得不因为打败德国军队的需要而亲手炸毁自己设计的大桥的英雄雕塑前留影,以示敬意。在萨拉热窝市内,我们看到很多建筑上都有明显的弹痕。在我们就餐的一家中餐馆,餐馆的当地老板给我们讲述数年前波黑战争的残酷。狙击手到处都是,防不胜防。在萨拉热窝和地拉那的市内和郊区,我们不时地看到近年来战争中修筑的地堡和烧焦的被弃置的乌黑房屋。
其实这些国家的人民祈望和平与自由。斯洛文尼亚的国歌歌词反映了他们的愿望:“让上帝赐福于所有民族,他们渴望光辉和寻求所有人自由,人们不再是敌人而是邻居。”然而由于内部民族和宗教的矛盾以及外部势力有目的的挑动,他们一直在分裂和统一的过程中摸索和变化。
4、人民友好热情,“中国情结”拉近了不同国别人民之间的关系。
我们所到的几个国家,有4个是前南斯拉夫联邦国家的成员,阿尔巴尼亚则更曾经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伙伴”之一。在几处景点,我们感受到了当地老年人对中国的情结。在铁托的故乡-克罗地亚库姆罗韦茨小村,村内很多老年人热情的与我们交谈,并加入我们合影。小村的负责人还给我他的名片,希望将我们的照片寄给他。在波黑塔拉大桥,当我们唱起南斯拉夫《桥》的主题歌《再见吧,朋友》时,路过的行人和大桥的游客竖起大拇指,为我们鼓掌,并拿手机录音。有个当地人还主动的与我合影。在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当我和小潘着急赶回酒店而向一对年轻人问路时,他们主动地为我们拨通的士电话。两分钟后,的士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雅典战争博物馆,身着军服的工作人员主动免费为我们解说。参观过程中的韩国游客在韩战展柜前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主动与我们交谈,并在告别时还给我们深深地三鞠躬。在阿尔巴尼亚的库斯台湖畔和大桥上,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热情。有两个上年纪的阿尔巴尼亚人像亲人一样的紧拉着我的手,给我们唱起中阿友谊的歌曲。一个老人甚至掏出他口袋里所有的纸币,挑出一张200第纳尔硬塞到我手里,说是邀请我们喝咖啡。我当然不能接受。我从包里找到一枚人民币硬币给他作为纪念。
阿尔巴尼亚老人的热情和中国情结让人感动。然而当我们看到阿尔巴尼亚城市内到处是垃圾的脏乱街道、垃圾漂流浑浊的河水、湖边零乱破烂的房屋、道路上行驶的破旧汽车、衣着黑蓝服装的人们以及郊外沿途成片的荒草和骨瘦如柴的马牛时,我们的心情很沉重,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希腊城市的繁华与清洁是无法比较的。当年他们过分的依赖中国的援助,在与中国关系变化后,又未能寻找正确的道路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使国家孤立于外界,使人民遭受“贫穷的社会主义”的命运。可见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治理水平的差异,最终都会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体现出来。
此次东南欧6国之旅的所见所闻,丰富了我们的历史人文知识,让我们很开眼界;大家的朝夕相处与交流,增进了兵团战友之间的友谊,让人心情愉悦;充足的地中海阳光和旅行中大量的行走,也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
2013年11月20日